资阳网讯 2月15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题为《双手酿出幸福生活》的新闻报道,讲述了我市乐至县村民吴洪早学酿酒脱贫致富,酿出自己幸福新生活的故事。
吴洪早酿酒成品。
张虎摄(人民视觉)
高粱米在铁锅中咕嘟作响,散发出阵阵清香。柴火在灶里烧得正旺,映红了吴洪早的脸庞。
山区农村寒意阵阵,吴洪早的额头却不断冒出豆大的汗珠:“过年了,多酿一些酒,不愁销路!”
四川乐至县宝林镇双碑村,顺着酒香,就能找到吴洪早的家。他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:双手勤快,做事麻利,无奈文化水平不高、缺乏致富技术,家里收入只能依靠他外出打打零工。家里有老有小,时常入不敷出。2019年,当地打响贫困歼灭战,扶贫干部支持他学习酿酒。当年,吴洪早家顺利脱贫摘帽。
此时虽是清晨,但吴洪早已经在自家屋前开始了一天最重要的劳作——烤酒。他一边向土砖炉灶内添加木柴,一边小心翼翼地将一旁发酵好的玉米粒抽进酿酒的铁锅。
“把铁锅盖严实,让锅里发酵好的高粱在里面闷着‘出汗’。”吴洪早告诉记者,这个过程就是“蒸馏”。铁锅顶上连接着一根管道通向冷却桶,蒸气顺着管道流到桶里,冷却后便是酒的初级产品。
每一锅的高粱都需要先行发酵,然后还需10多个小时的蒸馏。为了学习酿酒,吴洪早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,远赴湖南学习酿造“小灶酒”。回来后,他申请了小额无息贷款,购买了酿酒设备,在家办起了“小酒厂”。
以玉米和高粱做原料,每100斤原料能酿出30多斤酒。吴洪早表示,这种土法酿出来的酒香、卫生,受到爱酒之人的青睐。远近乡邻都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帮吴洪早“推销”。仅2019年,吴洪早的卖酒收入就接近2万元。
如今,当地又推出山羊代养代销等精准扶贫项目,吴洪早赶紧报了名。脱贫一年多,一想起小康日子越来越近,吴洪早信心满满:“有党和国家的帮助,这日子肯定越‘酿’越香!”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
转载要求:转载之图片、文件,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,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。
下载‘今日资阳’APP 了解更多新鲜资讯